庐江灵台水稻科技小院位于同大镇灵台村,依托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农业大学共建,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门立项支持建设小院。小院主要针对环巢湖流域化肥施用不科学、流域种植业面源污染防控等问题,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和作物绿色生产研究,努力打造成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板和典范。
小院主要开展了种植结构调整长期定位实验、稻麦轮作下新型肥料施用与有机替代实验、新型肥料施用的农学效应及环境效应评价工作。田间试验证实在有机替代的条件下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不仅能够减少农田养分的流失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还能增加农作物产量。小院学生在环巢湖流域对农户、农资店及经销商针对施肥量、施肥种类及机械程度等开展调研,确定了巢湖流域水稻施肥配方和施用技术,开展田间试验与示范推广,通过观摩、线下讲座、田间指导等方式培训农户5000余名。小院注重合作交流,积极参加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并且依托小院和学科平台邀请多位专家做学术报告,线场。
小院老师获得国家级教育成果二等奖和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小院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取得福建赛区优秀奖;2023年获得全国高校农林院校共青团工作联盟优秀实践基地荣誉称号、入选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2024年获得巢湖流域水稻绿色种植减排降污技术研发与应科技成果评价1项;2024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小院典型工作案例”。
小院自成立以来,发表科研论文13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和实用新型专利9项,参与出版专著1部,新增科研项目10余项, 获第二届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小院事迹先后被《合肥晚报》、《江淮晨报》、中国新闻网、安徽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报道10余次。
庐江稻麦轮作科技小院位于郭河镇,依托皖中综合试验站、安徽六国化工和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以学校一站一盟一中心的农业推广模式为基础,与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合作共建开展稻麦绿色生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研究,是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三部门支持建设小院、中国农技协支持建设小院。
小院针对区域施肥不科学问题,完成巢湖流域农业绿色发展大调研,形成了巢湖流域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最优下施肥配方;研发了巢湖流域水稻、小麦专用肥配方;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麦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减量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影响。在稳产提质前提下,实现区域氮肥、磷肥分别减量20%和30%以上,从源头有效削减农业氮磷入湖负荷。针对水稻机插秧秧苗伤根活棵慢等问题,利用工农业废弃物稻壳秸秆等腐熟施肥,研制水稻机插秧育秧基质,在环巢湖流域水稻插秧育种示范推广20万亩,农民实际减本增效增收2000余万元。
此外,针对巢湖流域化肥减量与科学施肥,2021年与中国农业大学、中盐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绿色智能复合肥研究院,成立了肥料创新班,从工农融合加快绿色新型肥料研发与应用、机械化精准施肥技术,建立核心示范区30亩,4个百亩示范区,技术辐射面积2万亩以上。为巢湖流域新型肥料替代、化肥减量增效以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撑。
小院自成立以来,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申请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专利10余项PP电子网址,软件著作权4项。小院老师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6项。建立了“企业-试验站-科技小院”为一体的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获得合肥市科普教育基地荣誉称号。小院学生参加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一届、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分别获得一等奖、三等奖PP电子网址。2023年获得全国高校农林院校共青团工作联盟优秀实践基地荣誉称号、入选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2024年获评“全国优秀科技小院典型工作案例”、2024年获评中国农技协“最美科技小院”和中国农技协“最美研究生”1人。小院事迹被《中国教育报》《安徽青年报》、中国新闻网等多家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