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app下载PP电子app下载PP电子app下载今年上半年,苏州市政府通过落实科技创新政策,为企业减免税收近60亿元;在合肥,为鼓励企业矢志创新,政府推出的奖励最高达百万元;在青岛,政府以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平台“共建、共享”为抓手,积极助推企业技术创新
企业强则国家强。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正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和行动。如何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潜能,依然是亟待破解的重要命题。
技术创新,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是保持持久生命力的动力之源。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大会、十八大、全国两会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已被高层反复强调、不断提及。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和兴起,而被誉为当代世界工厂的中国,却遭遇“逃离中国”的困境。在这样的情形下,唯有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才能推进技术领先、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发展超越。这既是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内在要求。
世界近现代产业地图的变迁,验证了企业创新的永恒魅力。从德国的化工、机械,到战后的“日本第一”,产业兴衰的背后,是一批又一批企业所具备的“创新主体”。以美国硅谷为例,企业年增加值1600亿美元,靠的是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产学研密切互动;在日本,从1950年到1980年,通过强调企业自主研发、科学技术立国,共引进30006项技术,到上世纪90年代,其产业技术已与美国呈并驾齐驱之势。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依靠“人口红利”和“土地红利”,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等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放眼未来,打造中国经济新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必须居危思进,抓住经济转型的倒逼机遇,真正用科技的力量化危机、求转机、占先机,建立新的创新优势。
虽然说企业是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群体,虽然说我国涌现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但总体来看,企业创新能力依然薄弱,尚未真正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
当前,我国技术创新型企业少之又少,大部分企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只要拼消耗的粗放式发展仍有维持空间,技术创新就会被抛之脑后。据统计,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 0.71%,而在主要发达国家,这一比例为2.5%~4%。数据的差距,其实是企业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的差距。
就政府而言,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之路仍未找准。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是国家意志,政府责无旁贷,不能犹豫和退缩,不能吝惜真金白银。政府虽然培养不出乔布斯,但可通过制度建设,培育适合“苹果”生长的环境;政府不能代替企业,但可以拆除垄断的藩篱,通过竞争淘汰被掩盖的低效率。政府抓企业是服务企业,不是包办代替,不是简单管理,而是给企业以提示,给企业以环境,给企业以待遇,给企业以平台,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不过,我们也应看到,由于越位、错位、缺位现象的不断花样翻新,政府主导支配下的很多“创新行为”,导致市场、研发、金融、贸易等各个环节僵化脱节,甚至相互掣肘,反而给企业创新带来牵绊。
创新并不容易,创新意味着改变。对于创新能力依旧薄弱的中国企业来说,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乃当务之急。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面临一定的困难,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创新驱动,才能不断提高效率,持续健康发展。这需要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创新事业中来。从长远来看,只有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才能带动经济走出低谷,才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
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不可或缺。获得大量资源和政策扶持的国企和央企,本应发挥技术创新的示范作用。不过,它们很多只热衷于扩张规模或者跑马圈地。与之相反,很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下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由于遭遇的歧视和“玻璃门”、“弹簧门”PP电子平台,而使潜在的创新能力无法释放。将资源向这部分企业倾斜,并为之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样关乎企业能否最终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须长期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离不开金融方面的支持。诸如微软、苹果等一些主导世界产业格局的大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都离不开风险投资的大力支持。融资的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移转化、品牌建立等科技中介服务,也将为企业提高创新效能发挥强大的保障作用。当然,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完善不能一蹴而就,但方向既然明确,就要长期推动,直至真正收到成效。
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通过制度建设和有效的法律法规,让加大创新投入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必须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我国在2007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PP电子平台,明确了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但现有法律法规仍要不断完善和细化。一直关注企业技术创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邓中翰,就多年呼吁建立国家层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主创新法》。
一个没有细节、没有创新的群体,不会诞生强大的企业。党的十八大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理应在技术创新的舞台上成为主角。这更加需要多方联动,破除阻碍企业技术创新的藩篱。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在今后的不断创新中,定能跨过转型期的艰难险阻,用开创性的技术进步,上演一幕幕造福人类的精彩活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