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电子平台PP电子平台5月30日,“面向新质生产力 续写温州创新史”2024温州新材料研讨大会在温召开。顾秉林院士、沈保根院士、张荻院士、叶志镇院士等专家出席会议。会上举行了温州市新质生产力科创联盟成立仪式、浙大温州研究院新能源系统工程中心成立仪式,多个研发中心签约落地,为温州科创发展持续加码。
自2021年以来,叶志镇院士带领30多位浙大教授,汇聚一批科研PI、行业高管及青年博士来温发展,为温州注入新力量。由浙大力量领衔的科技成果在温州快速转化落地,孕育出一批高质量创新创业的喜人硕果。叶志镇院士表示,“我们很多教授学术、技术都很好,来到温州研究院,我对他们的要求就是,从学术走到产业上去,从技术走到生产线上去,真正促进地方发展!”
材料,身处各个产业链的最上游环节,是制造业的“底盘”。叶志镇院士多次强调“材料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还是新兴产业的孵化和成长,无一不依赖于材料科技的进步。所以,发展新材料产业很重要。”
眼下,温州正持续推动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新材料作为万亿新兴主导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产业链为抓手,坚持需求牵引、材料先行、产用结合,构建了以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金属材料为主导,其他新材料为特色的现代新材料产业体系,加快材料产业优势再造、换道领跑。
对于研究院新材料产业的研究成果,叶志镇充满了自信:“第一是我们的研究处在世界前沿,第二是我们掌握了整个产业链的前端技术,第三是新材料是一片蓝海,影响造就万亿产业。”
研究院多项成果获得省级新产品新技术鉴定,2024年3月,温州新材料国际科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布局光电半导体、能源、双碳等领域,为温州新材料技术科研攻关、海内外高端人才落地、高新科技企业发展提供强劲支持。
从20世纪中叶开始发展以来,显示技术正走向量子点显示时代。量子点让显示发光更高效,色彩更鲜艳、画质更好。殊不知,此前量子点发光材料应用上的环保和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全球亟待破解的难题。对于我国来讲,还缺乏系统的核心技术和专利。
叶志镇院士团队全球首创全固态钙钛矿发光量子点,解决了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差的世界难题,发明4大制备技术,实现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钙钛矿量子点材料量产,为万亿新型显示产业带来颠覆性技术,成功推动钙钛矿量子点材料从实验室走到应用场。
更为重要的是,2023年7月,全球首条全固态钙钛矿量子点扩散板生产线在温州投产。钙钛矿量子点系列产品获得多家电视品牌认可与应用,孵化的企业2023年上规,现已营收超5000万,切实推进了钙钛矿量子点材料的显示产业化。
钙钛矿发光量子点产品成功在液晶电视上应用,不仅成本降低,且满足产品出海的环保要求。孵化企业与长虹成立量子点新型显示联合研发中心,还与多家显示相关企业建立紧密合作。
项目负责人何海平教授表示,“我们在钙钛矿发光二极管(LED)方面已5次刷新发光效率世界纪录,要继续开展钙钛矿量子点LED研究,为未来LED主动发光显示应用做好技术储备。”站在科技最前沿,研究团队憧憬着行业的美好未来。
掌握核心科技,助力科技强国。创新团队立足国家战略,在半导体发光材料研究领域科技追光数十年,用科技力量撑起了民族脊梁。
“双碳”战略背景下,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技术,也是培育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形成绿色增长新动能的重要领域。锌溴液流储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型储能技术,具有安全、经济、绿色、大容量等优势,契合电网大规模长时储能需求。
新型电池材料研发团队专注于锌溴液流电池的产品创新研究、技术升级与市场应用,目前已在电池关键材料、电堆组装、生产工艺及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团队基于叶志镇院士38年研究积淀,创造性提出精控赋能锌基双极板技术、超细孔阻溴隔膜技术、固溴强活化电解液技术、独特电堆流场设计及锌溴液流电池一体封装5大核心技术,采用模块化、集成化、易拓展设计理念成功研制出全新结构的国际最大锌溴液流电池模块系统,适用于电网侧、发电侧及用户侧等各类长时储能应用场景。
2023年第二代一体化封装2.5kWh锌溴液流电堆下线,成功并网浙江省首个锌溴液流储能示范项目。自主设计制造的100kWh锌溴液流电池模块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通过省级新品鉴定和专业检测,并被专家组鉴定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100kWh锌溴液流电池模块生产技术在核心材料、电堆制造及电池系统等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开展攻关,突破了锌溴液流电池技术瓶颈,打通了核心材料到电池装配过程中关键工序,实现了双极板、微孔隔膜等核心材料的制备和锌溴液流电池模块批量生产能力。目前采用该模块系统的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200kW/800kWh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电站项目正紧锣密鼓施工中,此项目是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与叶志镇院士团队合力打造的浙江省锌溴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标杆项目,项目的建成将有力推动储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为万亿级新型储能市场开启新赛道。
5月30日,在2024年温州新材料研讨大会上,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新能源系统工程中心正式成立,布局新型储能技术、高效智能电站技术、新型微网技术三位一体的新型能源系统技术,破除传统单一能源发展的技术壁垒和市场壁垒,实现综合新能源系统的创新突破与应用。
泵阀是温州五大传统产业之一。球阀市场订单日渐增多,但众多温州泵阀企业有一个共性问题:过于依赖人工装配的现状不仅无法提高产量,还难以提升产品质量。
2023年,研究院与永嘉县知名泵阀企业超达阀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智能化改造对接合作,10月全国首条球阀装配智能生产流水线万台的峰值产能。一条装配线倍以上。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金志江教授介绍到,通过该生产线进行大批量装配pp电子,在提高效率、产量的同时,保证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减少人工误差对产品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生产线的逐步成熟,信息技术的加持将让车间变得越来越“聪明”。一个以数据驱动生产流程再造,能“自己干活”的未来工厂,将助力企业生产提质、降本、增效。
在传统建筑业领域,研究院智慧建设团队成功开发国内首个建筑工程全链管“智建之家”平台,强调以工程大数据为基础进行各类业务梳理和商业应用,全面掌握建筑市场相关产业的数据,解决建筑工程生产数据丢失和数据共享应用鸿沟问题,探索政企共同管理模式。
团队承担住建部科技计划项目《建设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构建与示范应用》,现已通过验收。智建之家平台2021年2月正式上线年实现温州地区工程全覆盖pp电子,同年温州市被住建部列为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名单。智慧桩基系统列入住建部智能建造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二批),团队主持编制浙江省行业标准《基桩施工及质量验收数字化管理技术标准》。
“智建之家”建设工程数字化管理平台通过工程施工数据实时交互和协同共享,满足建筑业务多个主体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等各类主体需求,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智建之家平台实现了“监管+服务+市场”的数字化改革目标,将有力支持温州市智能建造全国示范城市建设。”研究院副院长谢新宇提到,建筑业数据资源应用价值巨大,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共同探索数智建造赋能工程建设,通过新质生产力培育新动能,不断开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它正在逐渐渗透到医疗领域,为医学诊断带来了全新的创新。研究院医学人工智能第三方辅助诊断平台的上线试运营给温州医疗健康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医疗人工智能供需市场巨大,一方面传统医疗领域痛点多,需求入口旺盛,另一方面全球信息化,百度、TensorFlow等知名公司共享人工智能的研究成果,令众多健康医疗数据公司和研究中心蓬勃发展。医疗大数据已呼之欲出,不仅学术界报道了许多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而且工业界、医疗机构等以人工智能为手段,生产了许多医疗产品,提供了有效的医疗研究支持,实现了许多医疗环节的优化。
项目负责人吴健教授指出,医学人工智能服务范畴主要是检测量化、诊断评估和干预治疗,用可视化的方式做简单的工具,来实现医学人工智能的目标:让患者更了解自己,让医生更清楚患者,让医疗过程更加准确,医疗管理更加科学,第三方服务更加丰富。展望未来医疗人工智能的方向可以是:疾病监测辅助诊疗、医学研究的技术支持、医疗健康数据的挖掘、应用及安全保障等。
吴健教授带领团队通过产学研、医工信紧密合作,孵化成果包括肺结节、眼底、胃癌、病理等二十余个专科领域的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部署于微医云平台,服务7900余家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领衔的“医学影响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斩获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研究院承担了该项目成果在温州地区的转化工作,在温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优质医院和医共体单位进行应用与转化,有利促进项目成果赋能区域多层次、多样化、多领域的医疗需求,打造全生命周期医学影像检测平台研发和应用示范,树立了省级医疗创新应用的典范。
浙江大学温州研究院已获批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温州市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和资质。连续三年承担浙江省尖兵领雁项目,完成浙江省制造业首台套攻关项目,多个新产品新技术通过省级鉴定,成为温州科创塔尖重器。研究院深入服务地方传统产业升级迭代,为当地企业提供科技服务,推动永嘉、苍南希望之光人才帮扶,与龙头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加持企业科创;孵化科创公司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汇聚300多人的科创人才队伍,引育24家科创企业,3家上规,3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成功开发18款科技产品,建成10条产线亿,(企业)营收总额超2亿……未来,研究院将持续探索“浙大科技创新+温州市场创新+政府支持”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续写温州创新史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