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消费日报》新生,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起。40年后,《消费日报》不惑,又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
《消费日报》创刊四十年之际,本报推出特别报道“与轻工强国共成长 四十张报纸背后的故事”,汇聚了展现改革开放和开启伟大复兴、深化调整、稳步提升、逐梦强国这五个轻工业发展关键节点的盛况和盛事的40张报纸,追溯时代记忆,感受中国轻工业支撑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感受“发展人民轻工、服务美好生活”的鲜明导向pp电子,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建设世界轻工强国的追梦征途中,让我们一起“穿越”,通过《消费日报》和我国轻工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与历史进行一次面对面的对话交融。
站在历史的转折点,真理标准大讨论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中国的改革吹响了启航号角。1985年,《中国轻工业报》(《消费日报》前身)一鸣惊人。既是专业报,也是一张群众性报纸;既要站高望远指导生产,也要“踩泥土”“接地气”引导消费,及时反映消费者对轻工业生产的意见……这是《消费日报》创刊初始的气质和底色,40年来,一以贯之。
40年前,改革开放大潮初起,百业俱兴。当时,大型新闻周刊已经是世界各国新闻事业发展潮流,但轻工行业还没有属于自己的舆论阵地。
时任轻工业部部长的杨波认为,彼时全国的轻工企业有七万三千多个,职工有一千两百多万人。多年来,轻工业部门的同志都希望自己有张报纸,有个舆论园地,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宣传贯彻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结合轻工业的实际,加快轻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促进轻工业的技术改造,从而大力发展消费品生产。
1984年12月18日,中国轻工业报社在北京成立。同年12月20日,上海轻工、手工业、烟草三个记者站也随之成立。
1985年1月3日,《中国轻工业报》正式创刊,时任中央题写报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题词“加快生产轻工优质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1985年1月17日,按照轻工业部党组和机关党委的指示,《中国轻工业报》成立党支部,经过举手选举,选出三位支部委员,一位支部书记,党员共六人。1987年,报社支部改选,五位同志成为支部委员会成员。与此同时,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第一次较大规模的全面整党轰轰烈烈开始了。从中央到基层组织,自上而下,分期分批地整顿,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清是非,纠正错误,纯洁组织pp电子,做到整党与改革、与经济建设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时代需要一个平台,来阐明改革的逻辑;人们需要一个平台,来表达改革的期盼。《中国轻工业报》恰逢其时、恰如其分地充当了这个平台,成为旗帜鲜明为改革开放鼓与呼的“促进派”。
《中国轻工业报》从创刊初始就推出了以著名经济学家为专访对象的“访谈”栏目。第一期受访者是曾经为起草十一届三中全会讲稿、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原中顾委委员于光远。于光远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是他率先或较早提出的。
于光远为记者展示了胶棒、蝴蝶形曲别针、超薄计算器等在当时颇为新鲜的玩意儿,并希望《中国轻工业报》能够为新产品的诞生鸣锣开道,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创造新产品的人。在他看来,轻工产品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老百姓最关心轻工业发展。那时轻工业生产的关键,是要抓产品的更新换代,抓新产品的生产。
深度,是《中国轻工业报》的特色之一。这种深度远不止于新闻理论上的探索,更体现为采访实践的那份执着和深入。
1982年9月召开的中国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要求,从1981年到二十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为贯彻落实十二大精神和提出的奋斗目标,原轻工业部党组和部务会议结合轻工业的实际,提出了“六个转变”,即从重速度轻效益转变为速度与效益的统一;从重产值、产量轻质量、品种转变为坚持质量第一;从重生产轻经营转变为既要抓好生产又要搞好经营;从重城市轻农村转变为既要考虑城市的需要,更要重视八亿农民的要求;从重扩建、新建轻技术改造转变为依靠科学技术进步,着重进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从重当前轻长远转变为既要抓好当前生产建设又要搞好长远发展规划。
从1979年开始,国家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极大地促进了轻工业的发展。1978—1982年,全国轻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主要轻工产品的产量也都大幅度增长。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3.1%上升到1982年的50.2%。
随着轻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国内市场的供应状况显著改善,过去一些凭票供应的产品开始取消票证,敞开供应;过去多年存在的排队抢购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人民群众已由持币待购变为储币选购,不少轻工产品开始由多年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一部分轻工产品开始呈现滞销、积压的现象。究其原因,并不是轻工产品生产过剩了,市场饱和了,而是很多产品质量不够好,花色品种不对路,不适合市场的需求,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为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中国轻工业报》当时抓了一些典型事例,表扬好的,批评差的,纠正只重视产值、产量而忽视质量、品种的倾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改革的任务,认为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绝大多数轻工企业都是中小企业,其中尤以集体所有制的企业居多数,在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它们很少享受国家计划的优惠。这也意味着,新中国成立以来,轻工业一直与市场经济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的生产、购销活动大都属于商品经济的性质,受计划经济支配的成分较少。也正因此,经济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方法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涌现出河北石家庄造纸厂马胜利、浙江海盐衬衫厂步鑫生、福建福州铅笔厂龚雄等一些改革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他们的改革经验和先进事迹,有的曾引起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作过重要的批示。他们的经验在《中国轻工业报》发表后,受到了轻工业战线众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欢迎,促进了轻工企业改革特别是中小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展开。
1985年,《中国轻工业报》通讯员杜淑敏和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徐人仲共同采写的通讯《最宝贵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加按语并发通稿,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全国各省市党报均以头版头条转载发表。本篇报道获北京市好新闻一等奖,所报道的提琴制作大师戴洪祥于次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员。
1990年,杜淑敏采访了小企业、小产品、高效益的大连第五塑料厂,撰写的通讯《我们从不小看自己》获得首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三等奖和全国产业报好新闻一等奖。
1992年,南巡讲话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此后,无论是轻工业还是媒体,纷纷拉开市场化改革的序幕。
《消费日报》按照“永远追求创新”的理念,实施一系列适应行业报发展规律的改革。到2007年“报、网站、论坛”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1992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一些原军工、机械、商贸等部门的企业积极发展轻工业生产,为轻工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企业逐渐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区域特色经济及专业化市场进一步发展,利用外资形式更多样,大型企业通过改组改制焕发新生机。
从1993年到2001年,伴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的过程,我国轻工业的管理体制从轻工业部、轻工总会到轻工业局、轻工业联合会,政企分开逐渐实施。
部委改革加速了行业报的市场化转型,1996年《消费时报》再次更名为《中国轻工报》,时任中央题写报名。
同年7月1日,中国轻工报社召开了党委成立大会,差额选举产生了中国中国轻工报第一届委员会。7月29日,中国轻工报社党委召开了第一次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党委书记、副书记,并对党委工作进行了分工。
2000年前后,通过行业细分,《消费时报》陆续推出《中国家电》《中国日化》《绿色照明》《酒饮料机械》《纸业》《皮革时讯》等一系列行业专刊。
同年1月8日,《绿色照明》专刊率先迎来了彩色印刷,《消费日报》也由黑白双色、报头套红,穿上了“时代彩衣”。
同年,在消费日报创刊20周年及中国轻工报业总社成立之际,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报业总社、消费日报社联合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消费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首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通过搭建消费经济智库平台,进行消费行为研究,转化理论研究成果,并由轻工出版社出版《消费经济——从概念到实践 首届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成果汇编》。
2008年,轻工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发展增速逐渐放缓。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停产倒闭,失业人员大量增加。面对困难,轻工业坚决贯彻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积极推动《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有力地遏制了轻工业急剧下滑局面,至2009年轻工业整体生产经营状况全面好转,在全国工业中率先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霾。
党和国家一系列关于媒体创新与融合发展新政的出台,以及业界的融合创新实践,使2014年成为新世纪乃至改革开放以来,传媒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年份。《消费日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媒体改革融合的战略部署,坚持党报姓党、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编流程再造、体制机制创新、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采取了深层次的改革举措。
报网一体化发展的《消费日报》,也为正处于结构调整期的轻工业转型升级,以及培育新品种、高品质、新品牌提供重要支撑。
《消费日报》针对消费热点事件,进行权威解读,配发行业协会和专家的说明,具有很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
2015年,消费日报网改版上线,成为消费日报报网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节点。此后,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杂志“全国行业新闻网站传播力”榜单当中,消费日报网长期位列综合传播力和PC端传播力榜前十名。
消费日报社通过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凝聚党员和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三基”的建设水平,治理打造过硬的专业化团队,把提高职业素养贯穿于践行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四力”要求之中。在此阶段,报社成立了以年轻人为骨干的新闻采访队伍。这支年轻的采访队伍不仅“嗅觉”灵敏,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而且体力充沛,行动迅速,为消息的快速传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更趋激烈。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支撑轻工业发展的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原有的成本优势、引进技术的条件优势逐步减弱,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经济和需求下行压力加大,出口难度增加,一些产业和订单对外转移,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产能过剩,高端有效供给不足,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不强。我国轻工业同全国经济一样迎来了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以及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期。
近年来,轻工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品质发展、健康发展、安全发展,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造,推动调结构、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努力提高轻工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促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继续做出重要贡献。2017年,轻工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4.25亿元,实现利润1.59亿元,出口额5998.44亿美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35.14%、40.76%和18.19%。
2016—2020年,我国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8万个,实现营业收入19.5万亿元、利润1.3万亿元。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七届理事会引领下,中国轻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绿色发展取得重要突破,集体经济取得积极进展,国际竞争优势不断增强,向着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2016年2月,习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尽快从相‘加’阶段迈向相‘融’阶段,从‘你是你、我是我’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变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着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
新闻是历史的底稿,《消费日报》把握重大新闻事件、重要历史节点,坚持以大策划彰显大时代。
在现场,是记者的责任!《消费日报》牢记使命,不断奔赴一个个重大调查现场。
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时代立心铸魂。《消费日报》积极传递消费信心,引导正面舆论。
高质量发展筑牢轻工强国生命线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五届理事会和中华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第八届理事会带领全国轻工业,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八大轻工”为目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力谱写轻工强国的辉煌篇章。
这个时期,强化舆论引导、让主流舆论赋能轻工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消费日报》的总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消费日报》也初步建成了新型主流全媒体,成为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中流砥柱;短视频也成为宣传报道第一抓手,丰富了舆论引导的传播平台与手段。
从“十三五”进入“十四五”,轻工业以“让人民生活更美好”为宗旨,以促进消费升级为导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三品”战略、质量标准、绿色智慧、产业集群、人才培养为举措,推动轻工大国向着轻工强国的目标奋勇迈进。2020年,轻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8万个,实现营业收入19.5万亿元,实现利润1.3万亿元。截至“十三五”末,轻工行业创建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比“十二五”增加41个,与有关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共建的产业集群产值提高了4%;轻工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主导制定国际标准85项,为轻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标准支撑,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选拔高水平技能人才的有效机制,是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全国工业设计职业技能大赛是工业设计技能领域最高规格的竞赛,2021年以来,除首届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深圳举办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在广州、宜宾、郑州共同举办了三届大赛,覆盖无损检测员、包装设计师等11个赛项。全国8000多名选手参加预赛,1700多名选手参加决赛。大赛产生“全国技术能手”58名,“全国技术能手”候选人22名pp电子,“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1名。大赛搭建了服务设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全新舞台,推动了我国工业设计新质发展。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出振兴传统工艺的重大决策,开启繁荣工美的崭新篇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创机制、建平台、强服务,促传承、促交流、促创新。以博览会为媒,宣荐精品佳作,传播工美之美,弘扬大师匠心匠艺,播撒工美耀眼星光,让工艺美术走进现代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以博览会为窗,展现传统工艺的无穷魅力,让大众饱览工美奇珍,感受绝技绝艺,了解工艺美术,喜爱工艺美术;以博览会为桥,连接大师、院校、企业和市场,推动交流互鉴,促进交易消费,让工艺美术振兴发展之路更加宽广通畅。
为树标杆、强化引领作用,《消费日报》2024年推出了“构筑轻工新质创新体系”系列报道,重点宣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响应国家政策,以“八大轻工”为指引,加快构筑轻工新质创新体系、新质标准体系、新质产业集群、新质人才体系,以新质生产力引领轻工业转型升级,扎实推进轻工业高质量发展。家电、食品、塑料、电池、日化等行业,涌现出一批向“新”而行、因“质”致远的典型代表,成为轻工新质创新体系的领军力量,为形成轻工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并定调扩内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轻工消费品制造业作为我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力军,其高质量发展对保民生、扩内需、促消费、增活力有着重要意义。同年,《消费日报》推出系列融媒体作品“消费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以“报纸深度报道+评论引导舆论+短视频探厂”方式,宣传轻工企业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强基础、聚动能,实现新跨越。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