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2024年03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行动框架。清华同衡作为长期从事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相关的规划、设计、咨询单位,重点基于清华同衡自身的工作实践及案例视角阐述对《方案》内容和要求的理解。
作者:李晋秋,清华同衡绿色建筑与节能研究所副所长;低碳智慧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新形势下,建筑行业需要以“碳达峰、碳中和”总体战略目标为引领,统筹绿色、节能高质量发展,切实起到减碳的作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真正贡献力量。于近日发布的《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为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行动框架。
方案提及了两个重要的时间点:一是到2025年,方案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新建绿色建筑的设计需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方案响应建筑提升电气化水平的需要,对于建筑用能中电力消费占比提出了要求。方案特别提到了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的要求,对于各地推进相关更高节能水平的建筑是一大利好。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国家与低碳、近零碳、零碳建筑相关的标准尚未发布,此处尚未提及相关的要求,显然未来几年在低碳建筑领域还需要很多技术与实施的探索。
第二个时间点是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一步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相比于国家2030年碳达峰的宏观目标,对于建筑领域需要提前3年实现碳达峰,这也是建筑领域面临的艰巨任务和必须要承担的历史重任。
方案提及了推动配置能源管理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是实现能源计量、碳计量的基础设施,但是如何维护好、发挥好此系统的作用仍然有大量工作需要做。近年来,我国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清华同衡为以冬奥工程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为代表的重点项目提供了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的全过程技术咨询,积累了相关技术理论与实践基础,对于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可能带来的增量成本进行了详细梳理。相比于之前的要求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按照高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建设的要求,本次文件首次明确了此类建筑须按照超低能耗建筑标准建设,还特别提到了两个城市群——京津冀和长三角,将更加有利于这些地区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
我国建筑领域新建建筑高速建设的阶段已经过去,“盘活存量、更新提质”已经成为了主旋律。方案中还提到建筑领域的节能降碳相关的改造升级,这必然与国务院近期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形成协同效应,推动我国既有建筑能效不断提升PP电子平台。近年来,清华同衡负责为首创郎园Vintage、大钟寺中坤广场(字节跳动总部)等地标性建筑提供了全过程绿色节能改造咨询服务,深切的体会到相比于新建建筑,既有建筑升级改造都有其自身特点及独特性,更加需要“量身定制”的能力,强调突出技术方案的针对性。
方案还对强化建筑运行节能降碳管理提出了要求。建筑节能降碳管理,必然要求建设建筑数字化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建筑领域未来的发展确定趋势,是“绿色低碳化”与“数字智慧化”融合创新发展。应用高效柔性智能调控技术,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调峰则更加依赖于数字化智慧调控平台。
对于如何推动建筑用能低碳转型,方案也给出了指导意见。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将进一步提升碲化镉、钙钛矿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的范围,对于相关光伏产品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此外,公共建筑及住宅的电气化程度提升仍然需要相关电气化产品推向市场并得到市场的真正检验。
而在建筑建造方面,方案更是明确了推进绿色低碳建造。例如,加快发展装PP电子网站配式建筑,积极推广装配化装修,加快建设绿色低碳住宅,支持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等。绿色建材是实现建筑领域低碳发展的重要因素,它们不仅有助于减少建筑的碳足迹,还推动了整个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和技术的进步,绿色建材的应用将在未来建筑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方案还强调了相关技术产业链构建的重要性,产业协同创新是必然趋势。清华同衡联合二十余家产业知名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于2023年缔约成立了“低碳智慧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将持续整合低碳智慧建筑技术创新资源,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联盟成员及相关单位多方合作,提高产业化水平,引导我国低碳智慧建筑健康发展,全面提升我国建筑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中国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市场化和促进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大力促进低碳智慧建筑技术进步,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智慧建筑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基地、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纽带和载体、技术创新资源的集成与共享通道。
方案要求建立建筑领域碳排放核算体系,这一点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数据共享机制。针对建筑的规划设计阶段,清华同衡研发了“建筑碳排放预测及优化”平台,用于预测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量,并提出优化措施,通过数字化平台助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此外,方案对节能领域法规标准建设提出了要求。标准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除了国家及行业标准PP电子平台,团体标准需要进一步细分应用场景,先行先试,从而填补行业空白。如清华同衡相继牵头编制了《智慧零碳园区评价标准》《商务楼宇低碳运行管理技术规范》《园区智慧碳管理系统技术规程、《零碳铁路客站评价标准》等细分领域的双碳数字化相关标准规范,助力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标准化建设。
目前对于建筑节能降碳相关奖励资金主要还是依靠部分省市地方政府来制定和发放,中央资金支持力度依然有限。如《北京市建筑绿色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京财经建〔2022〕2185号),就明确对于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化改造项目、超低能耗建筑、AA级以上装配式建筑、高星级绿色建筑进行奖励。通过清华同衡协助相关项目成功获得奖励资金的经验来看,这种真金白银的奖励,可以撬动和激发社会资本投入建筑绿色发展领域的积极性,更好地助力地方政府完成“十四五”时期建筑领域绿色发展目标。
此外,北京市奖励资金分配与各区年度建筑节能减碳任务量完成情况密切衔接,通过绩效评价调节系数确定奖励额度标准,以此鼓励各区主动作为、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可以确保市委市政府部署落实到位。
依托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科研优势,以林波荣副院长为学术带头人,提供绿色、节能、健康、智慧的全链条咨询服务。清华同衡是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会员单位、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会员单位、北京市政府委托的绿色建筑第三方评审单位。研究所拥有一支擅长生态城区和绿色建筑规划、设计、咨询、评估和检测的专业团PP电子网站队,大部分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完成了大量国家重点项目和标志性项目的技术服务工作。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